鐵礦石談判舊模式終結 鋼鐵及下游企業苦楚良多 |
|
2010年04月29日 14:08 來源:中國經濟網 曹蓓
鋼企日子難過 成本增加鋼價迷茫 蘭格信息研究中心張琳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從當前來說,只有3個月的短期定價體系打亂了鋼鐵產業鏈上各行業沿襲已久的商業模式。原料成本增加,特別是預期鐵礦石大幅漲價,推動中國鋼材售價上漲。部分市場參與者對政府信貸緊縮政策表現出部分擔憂,但市場整體信心良好。鋼材出口報價上漲,但海外消費者表現謹慎,目前采購量不大。截至上周末,根據蘭格信息研究中心監測的國內鋼材市場的全國平均價格為5689元/噸,較年初上漲740元/噸。監測的蘭格國內鋼鐵綜合價格指數達到 180.6點,較年初相應上漲23.5點。 “但市場能否持續的接受鋼材大幅漲價,還是未知數。”她說。因此能否成功提高鋼材價格,是鋼廠目前面臨的一大挑戰。 鐵礦石談判受挫,不僅造成對鋼廠生產和經營不穩定,處于產業鏈中間環節的汽車、造船企業而言,價格的震蕩同樣是最糟糕的事情。因為大部分制造企業都習慣于在固定成本的條件下進行生產。 機械行業被動消化 成本遞增影響負面 民族證券機械行業分析師符彩霞稱,機械行業是鋼鐵行業的一個重要下游用戶,涉及薄板、中厚板、厚板、型鋼等多種鋼材。2009年機械行業用鋼量在8000萬噸左右,其中汽車、造船、工程機械、集裝箱、重礦機械、機床等行業是主要的用鋼大戶。 2009年全國機械行業實現銷售產值1.75萬億元左右,如果按4000元/噸左右的鋼價計算,則年鋼材成本大約為3200億元左右,占機械行業銷售產值18%左右,按機械行業20%左右的毛利率水平計算的話,大約占機械行業生產成本的1/4左右。 她說,此次鐵礦石談判受挫導致的鋼價上漲屬于成本推動型,而非需求拉動型。上游的鋼鐵行業可能無法通過鋼價上漲的方式來轉移鐵礦石漲價導致的成本上升;下游的機械行業成本上升的壓力一方面弱于鋼鐵行業,另一方面由于可預見的需求增速的回落,機械行業可能更多地只能由自己來消化打了折扣的鋼價上漲帶來的成本上升。 未來一段時間鐵礦石漲價對機械行業的影響可能略偏負面,其中像造船、集裝箱等需求恢復程度較低的行業負面影響可能會更大一些。 地產行業冷眼旁觀 占比不大影響甚微 據報道,中國房地產建筑約占總建筑工程的60.2%,建筑工程用鋼約占49.5%,為此,地產業用鋼約占中國總用鋼的30%。 地產政策的調控對鋼價的影響顯而易見。受到房地產政策調控與股指下跌影響,期鋼價格慣性下跌,但近期天氣好轉和鋼材現貨市場轉好,價格或將有所反彈。然而二者的作用是相互的,鐵礦石談判未果,對鋼企成本造成很大影響,對于下游的房地產行業來講,到底意味著什么? 長城證券房地產行業分析師萬知認為,由鐵礦石帶來的壓力對房地產行業的影響很小。房地產行業最大的成本是土地這一部分,而建材在成本當中所占比例 很小,鋼鐵對其影響就更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近期,雖然房地產不斷地面臨政策調控,但是這個消息對地產股的影響也幾乎為零。 汽車行業反應遲緩 短期無礙遠期影響 據報道,汽車用鋼材需求連年遞增我國車用鋼材年消耗量從2005年的923.40萬噸到2009年的1752萬噸。2005-2009年,我國鋼產量為3.53、4.19、4.89、5.03和5.68億噸。汽車鋼材消耗量占全國鋼產量的比重也從2005年的2.6%逐漸上升為2009年的3%。鐵礦石的消息一出,汽車行業會有何反應呢? 信達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邢海芝告訴記者,鐵礦石帶來的鋼企窘境對汽車行業會造成影響,但是這種影響是相對遠期的,恐怕要經過一年才會在汽車行業有所反應。一般來講,汽車行業的成本當中有50%-60%是由鋼材價格構成的,很多高端汽車這個比例還要更高。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鋼價上漲后,汽車行業的成本就會相應的按比例提高,經過中間一些環節的消化和議價,最終的比例會降低。但是目前來講,很難估量對汽車行業的影響具體會有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