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至今,平臺走過了不同尋常的發展之路,克服了很多的困難,也打破了很多的質疑,取得今天的成果著實不易,這樣看來,我們似乎更應該相信,平臺的運行同樣能夠取得成果,獲得交易雙方的認可,但從鋼廠的自顧不暇和礦商追求利益最大化來看,事情似乎并不似想象中的那般美好,而更有可能的發展方向是與鋼市的震蕩所契合,而2012年鋼市所有的一切都注定了與震蕩脫離不了關系。
鐵礦石的市場經歷的動蕩起伏的半年,高額的利潤已經成為一種奢望,就現階段的情況來說,保證出貨成為礦商方面所追求的最直觀的東西,就是這樣看似簡單的東西,仿佛就在眼前,可是不管你如何努力,卻都無法觸碰。鐵礦石現貨平臺的成立了,無論是運轉機制還是交易模式上來看,似乎都是無懈可擊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會有突發情況出現,而這些也正現階段供應方所顧忌最多的,當加入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的時候,出現了FMG這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后帶動了三大礦山的陸續加入,那么在平臺正式運行后,在大家都對交易結果表示迷茫的時候,是否還會有這樣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呢?
近段時間,鋼鐵全行業虧損成為不可避免的熱點,從宏觀方面講,意味著一季度行業調控失效,另一個方面講巨額的虧損恐使鋼廠無暇他顧,避免成本風險成為重中之重,這個時刻,對于鋼鐵企業來說,穩定而長期的供應渠道顯得更為重要,另外由于鋼鐵業的不景氣近段時間鋼廠采購量每況愈下,恐已無力去用實際成交量來衡量通過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完成的交易究竟有哪些的利好。
促成交易,供需雙方缺一不可,而鋼廠的現狀似乎對平臺不怎么“感冒”并且也未有對平臺的運行發表過或好或不好的任何評論,在長期利潤被國外礦山所蠶食的情況下,北礦所搭建現貨交易平臺的出發點是沒有任何異議的,在2011年,或許全行業都會表現的異常熱烈,但是趕上鋼鐵業最青黃不接,必須要做出轉型的時候,做出這個調整,業內不是不想做出改變,或許只是眼下已無多余的精力去投入了。
平臺成立了,結果到目前為止仍是喜人的,筆者也希望平臺能獲得廣大商家的認可,給逆境中的市場以曙光,但就鋼鐵業所面臨的現狀來說,期盼想要實現的難度是非常之大,或許平臺搭建方有能力去解決一系列的問題,但是改變一個根深蒂固的想法是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才能完成的,這也就預示著,平臺成立了,但是鐵礦石的歡樂頌真的難以奏響,至少短期情況是這樣的。